最新信息
热门信息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临床医案及心得体会 > 正文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临床医案及心得体会 > 正文

跟师医案-学习膏方制作的心得

发布人:曾宪策名中医 来源:本站 发布日期:2021/8/3 浏览量:

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曾宪策传承工作室

跟师医案

继承人姓名:

刘才英

指导老师姓名:

曾宪策

疾病名称: 学习膏方制作的心得

膏方已经成为百姓冬季滋补的首选养生保健品。现就学习膏方制作的体会汇报如下:

关于开方和收方

膏方处方的开具,根据患者的体质、脉象以及具体情况开具处方,原则上一人一方,同时,要考虑饮片的出膏情况,合理搭配,以免造成膏滋太少或太多。另外询问患者血糖是否正常,如系高血糖患者需在领药证上用红笔注明、提示制作膏方时如需加糖,使用木糖醇,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制作膏方时加入蔗糖、冰糖等引起血糖升高。

关于准备工作

选用符合标准的饮用水作溶剂,若用自来水,则须提前23天贮存,备用,使氯化物含量降低,以防氯化物影响膏滋的质量;选用可控火力大小的灶具煎熬、浓缩、收膏;煎煮器皿应选专用煎药铜锅或不锈钢锅,忌用铁锅、铝锅。浸泡饮片和煎药沉淀、贮存膏滋的容器,选用陶、搪瓷、不锈钢材料制用的容器。

关于煎煮

3. 1 煎煮前的准备 

制膏人员拿到调配完的中药,把细料药(指胶类、参类贵重药材以及鹿茸、冬虫夏草、紫河车、三七、川贝母等药物粉末)、冰糖(或者红糖、白糖、木糖醇等)、处方、操作质量跟踪卡、夹子放在与夹子相同编号的筐里,筐编号与夹子号码相同且位子固定,另一个相同号码的夹子则夹在浸泡中药的桶上。需注意的是夹子上的号码必须是油漆的,以保证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不脱落与不变形,而且要去除69其中的一个(此两个号码容易混淆)。处方规定的药料(饮片)洗净,放置容器内盖好,隔夜浸泡,水浸没过药面一般是10cm即可。

3. 2 煎煮 煎煮时一定要注意火候和过筛:把经过浸泡的饮片连同浸液一起放入铜锅内,再加清水没过药面至20cm左右,进行煎煮,注意煮沸后应适时搅拌,以免锅底粘锅,大火煮约12小时后改小火再煮,水量蒸发减少时,可适当加清水。依药料性质不同,煮约25小时,取出煎汁,用双底马尾罗(或双层纱布)过滤。残渣,续加清水再煎,第二次加水量一般高出药料10cm左右,或淹没药料即可。如法煎煮34次,煮至药料已透无硬心、煎液气味淡薄为度,取出煎汁。残渣压榨,将榨出液,用双底马尾罗(或双层纱布)过滤,再将数次煎汁与压榨汁合并,静置沉淀12小时(天热澄清时间可适当缩短),再用双底绢罗(或四层以上纱布)过滤,一次不易滤净,可重滤一次,尽量减少滤液中的杂质。

煎煮次数、时间,一般按药料性质不同而定。处方中含糖或淀粉等较多的药物,则煎煮时间要长一些,次数要多一些,如制参芪膏、琼玉膏时,煎煮次数较多,时间较长;一般草药,如制益母膏时,则煎煮次数就少,时间亦较短。

关于沉淀

沉淀环节看似多余,实际至关重要,没有经过4h以上沉淀的中药吃起来会有泥沙味,影响服用。原则上过夜沉淀,夏天酌情减少时间,沉淀过后的药液需过120目筛直接进入浓缩锅,这时切记夹子在过筛的同时转移到浓缩锅上。

关于浓缩

取上煎液置锅内,先以武火加热煮沸,随时捞去表面浮沫,汁转浓时,降低火力,改用文火徐徐蒸发浓缩,同时不断搅动,防止焦化,炼成稠膏,取少许滴于能吸水的纸上检视,以不渗纸为度。此为清膏。

关于收膏、凉膏

6. 1 收膏 胶类药物如阿胶、龟板胶、鹿角胶等打成的粉,此时加入要搅拌均匀;蜂蜜或冰糖、蔗糖、木糖醇等糖类也此时一并加入;如有鹿茸、冬虫夏草、紫河车、三七、川贝母等药物粉末,趁热撒在锅中拌匀。收膏要防止“过老”或“过嫩”, “过老”的膏经过低温冷藏后变得非常硬,甚至拿刀都划不动,“过嫩”的膏呈稀薄的液体状,易造成霉变。

所以注意把握膏的硬度,微炼,以不渗纸为度。

6. 2 凉膏 一般至少要冷却5h, 这样膏的表面会形成一个下凹的收口,有无凹口是衡量凉膏是否充分的标准,凉膏充分可以减少膏方中的水分,防止因未充分冷却水蒸气滴落在膏滋表面引起霉变。

关于服用

膏滋制成后应称取总量,计算出每日和每次的服用量,掌握服用时间,因立春后温度回升,膏滋容易变质,故应在立春前服用完毕。服用注意一般每日2次,每次1010ml,早晚空腹服为宜。服用期间若出现感冒、发热、咳嗽等症状应停服,以免留邪为寇。并注意忌生冷、油腻、辛辣和不易消化以及有强烈刺激性食物,不宜喝浓茶。如果补膏方中含有人参,还应忌食萝卜、芥菜。

小结

膏方的整个制作过程繁琐,影响膏方的质量因素有诸多方面,一般按浸泡、煎煮、浓缩、收膏、凉膏、包装程序进行操作,其中合理的生产工艺、先进的设备条件、规范的人员配备相当重要。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指导老师批语:

膏方的制作,工序较多,操作不规范,则不能保证质量,功效不达,反而造成浪费。